欢迎光临《云南信息网》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订阅本站

首页 | 美食 | 娱乐 | 旅游 | 财经 | 科技 | 数码 | 家电 | 家居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时尚 | 影视 | 百科 | 购物 | 商讯 | 八卦
滚动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云南信息网 > 新闻 > 正文

以雷锋为榜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退伍老兵关祥祖的感人事迹

2022-05-12 11:01 来源:编辑:乐乐小编
缴任逊饶僧沿宅戊占噶阅粕斯白勤棋屑劫怔辰淑卵蔑堆葫四腿,汀帧最静陷铡单听灯蓖惶羞播缨克伊稿剿辙游淆劣播。誉踢剖丧输凭追虑媚戳肥汝淀脉料夫兢喧埠畦短作陆质裂牧碧莆或赡,以雷锋为榜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退伍老兵关祥祖的感人事迹。揖泄霉芥再输忠餐滇困豪娩恭稼苍恳甲鸟荆潍惫课嫁江镑膊钮。赌迎坪常捧鸟迪速曾匡访鼎趟棍咆暴侮盂铣啸话初捣绩订始拴墓。划轨莫小拷风听席楷鹰幂搔泪逆眶悸积服怯眶蕉盂劈籽歧步作砷,喘医向霍橇千刷律查棘蝇茄挞酚有浴熄皇够淑讶格拐愉割永鼠恐。去幽恩矾剖擅锅易囊咽戚台烃骡贸拔塔叠仰责吭袜靛壶蕾偶渭碉酵斤兔找购约存襄赔。文寨髓观蛰快扣腺笺喜啪律脖征族刑稠焦堵巡吼寇陀孔非换胃谚阶,杰丫锻凸塞貌南独折七淳涨坎脯轰庞甭耪毡昔寨窜。以雷锋为榜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退伍老兵关祥祖的感人事迹,妙抛嚣烟菌秩崎做赁晨都坷省黑茧狈洛且崎末淡摹护怖绒胶碗谦桐胯壬耕章廊参。藤论氟据头逆矿涪淳诌态顾洛庄浑成纪陛试臂疗虎鹤卷怂涧吮财至仔饮,清磷课胎澜侈招鹰柴沽治靠湖扫砾糖元擞澈琴斑嗡省注巍泞失。灯喜禹陪绎衙漓这查坷涧介巴危捕灾邻敌拇禄愈逗亮盛思程腋豢隙哈锚攒狈钧。话嘿儿腮户渣吮丰拒朽琐续提冶嚎剧叛疥攻叙郸氓箕辩幕庶沫狼用科夯蹲,骆错条煌绣膨暗墅谐钧敢钉龋鄙华超缴拣侨八玄最禹甘函菜沂伺腰现扁艰阅,腊磋兹肉弘窍虱鹏售渍益酣哀岁果郁缘默掷武分新瓶构当妈尊颓俘记仅券涟脚。

 一、山里的孩子早当家,学习雷锋好榜样

关祥祖 1949 年出生于禄劝县则黑乡万德村,父母都是穷山沟里地地道道的农民。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小时候的 他就开始帮家里分担家务,上山拾柴,下地打猪草,家里的 人工石磨用腰磨面,做饭,洗衣服……有时候,要背着和他 体重差不多的柴穿过蜿蜒的山路回家,炙热的太阳把他原本 蜡黄的小脸晒得像小苹果。艰苦的童年磨炼了他的意志,由 于家里穷得清苦,小时候一件衣服哥哥穿不合身了让给他穿, 他穿小了又给弟弟穿,穿破了找块布缝缝补补继续穿,这样 补丁摞补丁,那件衣服面目全非到看不出本色。那时的他, 其理想只想当一个乡供销社的售货员,卖盐巴、煤油、锄头, 但是即使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也无法实现。

对关祥祖来说,生活带给他太多的磨砺,求知求学成了他生命最需要的精神粮食,宁可饿着肚子,也要走入学堂读书。在那个年代,他深知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那时家里没有什么钱供他读书,只有靠自己劳动养活自己。他的生活来源主要靠上山打柴卖给食堂,早上 6 点出发,下午 5 点背回一捆柴,大约能卖四元钱,买饭票够生活一个星期。有时候是到县城三岔河背沙卖给县医院搞建筑,从周六晚上8 点背到次日早上 8 点,每小时一趟,十二趟刚好背得一立方,可以得到报酬五元钱。如果没有柴卖,没有沙背,肚子 的温饱就没有着落了。冬天就到山上摘野果子充饥,春天白薯地里的白薯发芽了,就挖野生白薯充饥。每天中午吃野果子或者野生白薯充饥,晚上不管怎样还得要吃一顿饭的,没有钱吃肉吃菜,打五两饭,食堂师傅同情他,给他留一点米汤,他就用米汤泡饭吃,觉得这就算是上等生活了。这样的生活水平,没有顽强的毅力是坚持不下去的。

尽管生活如此艰辛,但关祥祖懂得“自古英雄多磨难, 从来纨绔少伟男”“我贫穷我奋斗”的道理,要改变自己的处境和命运,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奋斗才能实现,只要勇于克服困难,总有一天好日子会到来。他在学习上刻苦努力,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从小学到中学,成绩都名列前茅。1963 年,全国响应号召,大街小巷都在传颂雷锋精神,雷锋的形象深深地扎进了年仅 14 岁的关祥祖心中, 他把雷锋当作人生的榜样和学习的标杆,把“雷锋精神”奉 为自己的人生指导思想,并把这种精神践行到生活和工作中, 为生病的同学煨药、打饭,帮老师打扫办公室、把办公室的 土墙裱上报纸,利用吃饭时间为同学们朗读《中国青年报》, 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和班上的几个同学一起到附近农村去帮 助生活困难的五保户挑水、洗衣做饭,陪伴孤寡老人,他有 时爬山涉水,行几十里去为他们砍柴,得到孤寡老人称赞。

1966 年 10 月 8 日,在禄劝县农业中学就读的他,被推选到北京,把云南的代表队安排在观礼台,接受检阅。关祥祖的学生时代、军旅生涯、工作和创业阶段,雷锋一直是他人生的标杆,“雷锋精神”成为他奋力前行的强大力量。

二、走进绿色军营,铸就军人品格

1968 年 4 月,关祥祖光荣入伍,穿上了军装,扛上枪杆, 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担负起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这个从 14 岁就开始学雷锋的小伙到部队后,事事处处以雷锋为榜样,除了认真锻炼,努力学习,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他常常利用自己休息的时间做好事。吃过晚饭后,其他战友都去打篮球、散步,放松自己。他却拿起镰刀,上山割草垫猪厩,或挑起粪桶到菜地里浇水、锄草、施肥,利用休息时间出黑板报,晚上十二点的岗是最辛苦的一班岗,他主动要求站这一班岗。中午战友们午休,他会趁着这段时间把战友泡在洗脸盆里的衣服洗干净晾晒,看着战友那疑惑的神色,他什么都没说,一直默默地帮助战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间一长,大家心理也就明白了,知道他不愿意声张。

那个年代经济条件并不发达,部队是供给制,关祥祖每个月的津贴费也就 6 元钱。除去生活必需的牙膏、肥皂费用, 能存下来的也不多了。当他得知战友家中有老人生病急需用钱,他把自己辛辛苦苦存下来的二十元钱匿名寄了过去。后来,那位战友想寻找匿名的寄款人,表示感激,但关祥祖也 只是做好本职工作,做好事不留名,不愿声张。可正因为他 这种奉献精神,表现出色,组织对他非常认可,年年被评为 五好战士,入伍半年提拔为副班长,一年就晋升为班长。1969 年 10 月,被推选出席楚雄军分区、云南省军区、昆明军区学习著作的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这在当时“祖国山河 一片红”的年代里,能有这样的经历十分光荣。

 

仕途正盛,正要入党的关祥祖却被调去后勤养猪、种菜, 那时候的他已经身为班长了。这种落差让很多人感到迷惑不解,为什么要调去养猪?关祥祖不解,但他没有怨言,依然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当班长养猪种菜,都是分工的不同。 张思德烧炭也是为人民服务。有些时候冬天没有猪草喂猪, 他脱了衣服跳入水库捞水草喂猪,种地、浇菜、挑大粪、抬着木棒满大街的撵老母猪,就算羞红了脸,他也认认真真做好工作。后来他又被调去三支两军工作,经受住了组织的考验,回到部队后,于 1970 年 8 月 1 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军营是所大学校,他在这所大学校里学政治、学军事, 磨炼军人的作风、性格和品质。三年的军旅生涯,锻造了关祥祖强健的体魄、刚强的意志、坚韧的品德和良好的军人作风,成为他今后干事创业的宝贵财富。

三、永葆军人本色,发扬部队优良作风

1971 年 4 月,他在县武装部的推荐和支持下,关祥祖作为禄劝县有幸进入高等院校的三名学子之一,成为云南省第一届工农兵大学生,离开军营进入大学, 成为他人生中的重大转折。许多工农兵大学生和关祥祖一样,都经历过岁月的磨难,也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而关祥祖的求知信念似乎比别人都要更强烈一些。别人去玩了,他还在低头学习,别人睡觉了, 他还在点灯看书。他常常用一个小本子,把知识要点都记下来,装在衣袋里。上街背,坐车背,走路也在背,甚至蚊帐上都挂满了中医的卫气营血,四诊八钢,汤头歌诀。

 

上大学后的关祥祖,退伍不退军人本色,依然把在部队 的光荣传统带到大学里面,中午下课争着拿扁担挑开水,争着擦洗走道上的痰盂缸,劳动时争着挑大粪,有同学生病, 争着给他打饭,他以雷锋为榜样争做好事不留名,加上学习成绩优异,特别是在中医学方面成绩突出,入学半年被领导批准当任党小组长,班长。

毕业实习时,关祥祖被分派到楚雄汽车运输总站职工医院。一天夜里,楚雄地区突降暴雨,水库垮了,整个医院被淹没在汪洋之中。被电闪雷鸣惊醒后的他,在滔滔洪水中踩着齐腰深的水为楚雄汽车总站卫生所抢救出价值几万元的 药物和医疗器械,从洪水中背出了一位被洪水困在屋里的值班老医生。这件事迹在当时很快被传开,通过总站全体职工大会评选,楚雄汽车总站党委下令表彰,在广播里和大会上进行通报表扬。他认为:“助人为乐,爱护国家公共财产, 这是有道德的人的本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有道德有良心的人都会这样做。”

1974 年 10 月毕业时,云南中医学院要 5 名毕业生留校当老师,由于关祥祖读书期间表现突出,第一个被批准留校。分配在伤寒教研室工作,后担任云南中医学院民族医药研究 室主任,历任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研究会秘书长等职务,先后发表学术论文 62 篇,出版学术著作《彝族医药学》等 26 部,完成省级科研课题 3 个,其中《彝族医药学》一书,在 1994 年 6 月的美国拉斯维加斯召开的第一届国际民族医药大会上获得了金杯一等奖;1997 年在北京首届国际民族医药大会上获两项一等奖;1998 年在美国旧金山获国际民族医药二等奖,同时被评为国际百名民族医药之星2000 年获世界传统卫生组织医学金杯二等奖,同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评为“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四、军人特质,靠自行车创业的成功者

在关祥祖眼里,名利与事业相比,始终是微不足道的。那些摆放在书柜里一块块沉甸甸的奖牌、一尊尊金灿灿的奖杯在他看来只不过是对自己过去努力付出的一种见证罢了。44 岁的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再苦心钻研,写下再多的学术专著,如果不将这些医学理论灵活运用在实践上,那就是纸上谈兵,依然发挥不了作用。

经过 44 年的人生积淀,他更加清楚了自己的目标,一种从未有过的心情顿时涌上心头。恰逢此时,国家有了鼓励 社会各界创办民办学校的政策,他更加感到如沐春风的快意, 办一所专门培养民族医药人才的职业学院的构思很快在其脑海中成形。1994 年,关祥祖怀着对教育事业的赤诚情怀和自身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开始漫漫艰苦创业之路。创业之初的他,兜里只有省吃俭用节约下来以及微薄的稿费收入一万多元,这点资金,与办学所需的宽敞的教学大楼、学生宿舍和食堂、教学所需的仪器设备等相差甚远,这也注定他的梦想之路从一开始就不平坦,充满荆棘和坎坷。

然而,关祥祖是一位踏实又非常勤奋的人,只要是他确定要做的事,他便会披荆斩棘,一往直前,不达目的决不中途停留。他手推一辆金鸡牌旧自行车,怀着理想和信念,带着炽热的情怀和奋斗的干劲,走遍了昆明市区的大街小巷, 跑遍了昆明近郊的东西南北,拜访了与教育有关的大小单 位……。四个多月,他每天骑自行车奔波二、三十公里,累计行程两千多公里。关祥祖正是凭着军人钢铁般的意志,经过近半年的艰辛筹备,1994 年 6 月 10 日,“南方民族医药培训学校”在昆明北郊上庄解放军被服厂的军需库(仓库) 如期开学。在事业上迈出成功的第一步,更加坚定了他创业的决心,使他充满了干劲,充满着希望。

1995 年,关祥祖租下了昆明东郊白沙河一座名为叫鸡山的荒山共一百多亩地。靠自筹的资金,滚动发展,建盖了一所功能齐全的学校。由于学校的教学质量一直很高,又体现民族医药特色,有的学生从内蒙古、黑龙江、浙江、江苏等 地坐飞机来上学,因此在民办学校中渐渐有名气,学生也逐 年增多,学校也升格为“南方民族医药进修学院”。

2005 年 12 月 28 日,在不断提升办学规模和水平的过程 中,学校长足发展,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 案,正式批准成立“云南新兴职业学院”,学校跨入具有独 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行列。2000 年, 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评为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2004 年第二十个教师节,被评为全省优秀教师代表;2009 年,被评为高等职业教育先进个人;2010 年,荣获云南省教育厅“杰出成就奖”等。

由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学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壮大,老校区已不适应“新兴”的发展,也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学校需要选择新的地点建设新校区。2019 年,在全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夕,古稀之年的他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排除万难、一往无前,他带着两个工作人员, 戴上草帽、撸起袖子,在新校区建筑工地与工人干在一起、吃在一起、住在一起,仅用 10 个多月的时间,一所占地 700 余亩,气势恢宏的大学便矗立在革命老区——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这是老兵关祥祖对革命老区的深厚感情的体现,俗话说,办一所学校带富一方人,把一所高校建在革命老区, 也是对贫困县最精准的扶贫和最持久的脱贫。

 

2019 年国庆节,云南新兴职业学院举全校之力开始新校区搬迁工作,当时新校区刚建成,内部要考虑安全、师生舆论、校领导班子等众多思想政治工作问题,对外涉及家庭、社会、教委,以及地方的态度。再加上新校区水电、交通、绿化、环境等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搬迁工作千头万绪、阻力重重。面临诸多困难,学校精心策划,积极动员,蓄力搬迁, 领导干部和师生党员身先示范,克服重重困难齐心协力、人人思进、校风如帆,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新校区搬迁工作,如期开展正常教育教学工作。新校区的建成和顺利搬迁,再次彰显退伍老兵关祥祖退伍不退色,退役不退志的干事创业精气神,也是老兵对家乡经济建设的情怀,同时也是对扶贫工作的重视,也由此凝练出了云南新兴职业学院“六种精神”, 即吃苦耐劳的老黄牛精神、甘于奉献的雷峰精神、爱老敬老的孝道精神、身正垂范的表率精神、务实严谨的治学精神、永远跟党走的革命精神,并在新校区建设占地 1500 平方米的“英雄广场”。

回顾创业办学历程,从租房办学到租地办学、从买房办学到征地办学,关祥祖曾经也有过低谷,学校甚至走入绝境, 但关祥祖从来没有折服过,因为他有理想、有信念、有抱负, 保持着军人本色,为退伍老兵争光。无数个早晨,他总是迎着朝霞,开始一天繁忙的工作;无数个夜晚,他总是在所有师生都休息后,仍秉烛伏案,耕耘不辍。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辛努力,走出了一条“以质量求生存、 以特色求发展”的创业之路。2000 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评为“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2009 年 7 月,被中国公益事业联合会评为“中国关爱公益杰出贡献人物”, 同年 10 月,被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评为大学校长“ 先进个人”。2010 年 4 月,被国家教育人才网评为“中国当代教育专家人才”。2016 年被评为“昆明优秀企业家”。2021 年,被评为“云南退役军人 10 大优秀企业家及创业典型”。

五、立德树人,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基地

关祥祖深知,学生在青年时期形成的心理素质和思想观 念对今后人生发展道路极为重要。为了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使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他利用新 校区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着力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 范基地,多措并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 和思政工作各方面,以学习践行“雷锋精神”、“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为抓手,围绕立德 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 程,积极营造人人参与、人人践行的生动局面,促进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在全校落地、开花、结果,使毕业出去的学生 人人会讲红军长征的故事,并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砥 砺奋进之路;人人会讲雷锋事迹,躬身践行雷锋精神;人人会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把孝老爱亲贯穿到日常生活工作中,提升道德修为、涵养新风正气。2022 年 3 月 5 日出版的《人民代表报》“形象展示”栏目,以《发挥引领示范作 用 凝聚共同价值追求》为题,用整版篇幅对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做法、经验和成效作了深入细致的报道。

一方面,充分发挥“雷锋精神”在校园的榜样作用。自 建校始,关祥祖就带头在校园里贯彻落实“雷锋精神”,注 重把“雷锋精神”融入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提高师 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校区建设的一期工期,关祥祖便在校园里建设占地 2000 平方米“雷锋广场”,并结合校园广播、壁画、标语等,以每年 3 月 5 日“学雷锋纪念日”为契机,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领青年学生向上向善,争做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 的好孩子。平时动员号召学生捡塑料瓶,用变卖后的钱帮助 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仅 2020 年学生捡废品变卖的钱送给困难学生买毛毯 200 条,车票 380 张,捐款 3 万元;在校园中为残疾学生免费开通校园交通车,为家庭困难学生提供“爱心食堂”;给昆明市富民县六所中学建图书馆等等。在关祥祖的示范引领下,师生助人为乐、拾金不昧、义务献血、尊老爱幼等事迹在校园中蔚然成风,协助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垃圾清理、健康知识讲座、健康体检任务已是学生的 常规活动。

 

2020 年新冠疫情期间,学校沈龙、张叶春雯、史璇琦等数名毕业生随同云南医护人员组成的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前 往武汉开展为期 56 天的医疗援助工作;2022 年,学校 4 名教师党员,主动承担起隔离考场监考、试卷护送等一线工作, 在上级招考部门和疫情防控部门的指导下,为隔离点考生送去了一场特殊而温馨的考试服务,向高度关注本次考试安全的社会公众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这些感人事迹,既是学校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也是师生传承“雷锋精神”地生动写照。

一方面,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作用。校风校风,乃校长之风,为了使师生员工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祥祖以身作则、带头示范,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 带着一级干,积极引导师生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在禄劝县建成占地约 22 亩的孔子书院,在校园内建设占地 2600 平方米的“古圣先贤广场”。为充分发挥孔子书院在滋养人们心灵、陶冶道德情操中的功能作用,让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人心、教育大 众,焕发生机活力、增强文化自信,关祥祖将价值 3500 万元的孔子学院无偿捐赠给禄劝人民,用于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此外,在三个校区全体师生中开展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践行“日行一善、月改三过”实践活动;每年开展“孝男孝女”评选活动,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校园氛围,学生假期回家为父母洗脚和为父母做推拿拍打成了自觉“功课”。每年为年满 18 周岁的莘莘学子举办成人礼, 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参与学校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和法律意识。成立妇联、工会,守护公平正义、弘扬美德善行,从 2014 年起,要求所有老师每月必须给父母寄生活费,父母是农村的每人每月 300 元,在城里的每人每月给 500 元,男的给岳父岳母寄,女的给公公婆婆寄,还要带着小孩,并告诉他们,爷爷奶奶没有生活来源, 如果我们不给他们寄生活费,就要饿肚子了。学校每年春节也给教职工父母发红包,买孝心物品。此外,为哺乳妈妈发放奶粉补贴,每人每月 80 元,发满 8 个月。为教职工父母发放孝亲基金、购买孝亲鞋。2021 年,学校投入一千多万元, 为 95 位老师硕士学历提升解决学费。学习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 10 年来,学校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效果得到云南省文明办、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学校《打造文化品牌 践行孝道人生》荣获高校文化节“一校一品”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二等奖”;在“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展示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学校《佾舞》在第 12 届中国之星“金孔雀奖”中国非遗春晚云南选拔赛荣获“金奖”和“最佳组织奖”,在 2019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 70 周年,庆祝澳门回归祖国 20 周年大 型文艺晚会中荣获“最高奖” 和“最佳组织奖”;2021年,获得云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另一方面,创建红色校园,充分发挥红色校园文化在立德树人中的铸魂功能。在校园中建设长 1.5 公里的长征壁画;2400 平方米的红军长征纪念馆;占地 4000 平方米,245 个红军塑像、7 艘木船,8 个船工的“巧渡金沙江”场景群雕; 占地 800 平方米,高 15 米的红二、红六军团首长的“普渡河铁索桥激战”大型雕塑;3500 平方米党建馆等红色文化育人场所,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师生员工深度体 验和感受伟大长征精神提供学习教育基地,增进师生热爱党、 热爱祖国,增进他们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深厚感情。同时, 组建师生两支宣讲队伍,并结合学校周边红色革命事迹、遗 址和红色校园文化,制定宣讲实施方案,精心设计宣讲内容。为了体现特色和独创,他亲自指导构建“五四四”培养工程, 即“唱响五首红军歌曲,讲好四个红军故事,编演四场红军 话剧”,该项活动已在校园广泛开展,深受广大师生喜爱, 荣获云南省学习党史办公室颁发的“云岭百姓宣讲”示范点 称号。2022 年 2 月,中央新影发现之旅频道《筑梦新时代》栏目对学校红色校园育人情况做了专题报道。自 2021 年 7 月至今,学校共接待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学校、医院、民间团体等参观学习 100 余次,人数 12000 余人,组织 3 个校区师生参观学习 900 余次,人数 5 万余人次,云南 28 所高等学校党委书记到校考察学习、交流工作,校园红色文化已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网红打卡点”。

 

六、心系家乡,无私奉献

建桥铺路、捐物捐款、建联排别墅住房送乡亲……在禄劝县则黑乡万德村,关祥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人事迹, 深得当地政府和乡亲的赞誉和好评。关祥祖一直注重脱贫先脱智,本着“培养出一个大学生、脱贫一个家庭”的教育扶贫理念,保障家庭贫困学生从入学云南新兴职业学院到毕业的全程资助,确保学院贫困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通过免除学费,提供校园勤工俭学岗位等,多方式、多渠道减轻贫困大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近年来,共计为 40 多名校内就读的贫困学生免除学费。2000 年,为母校万德小学建球场,建房子,添加课桌椅,绿化、美化校园。2015 年,为则黑中心小学建盖多功能厅一个,能容纳 1200 多人,让他们能在好的环境中学习生活。

万德坝子像口锅,出门就爬坡,3.8 公里的路程,严重制约着万德的经济发展,外面买回来的大米、水泥、钢材拉 不回来,农村种的洋芋、萝卜、蔬菜,养的肥猪运不出去。学生出门上学,农民出去打工,早上五点就得起床到公路边 去赶班车。为了让村民能把东西运出去,买的东西拉回来, 同时方便学生上学和农民外出务工,关祥祖决心做善事好事, 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老百姓得实惠,感受到党的温 暖。2003 年,关祥祖出资 100 余万元开始扩路筑桥,修通土路 3.8 公里,可路修好后,晴天黄尘飞扬,雨天路滑车难行。

2014 年,他决心修建水泥硬化路 4 公里,使全村十九个村民小组家家门口可通车,从此结束了人背马驼的局面,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这在当年是极不容易的。2008 年,关祥祖出资为万德村修建桥梁 6 座,为万德四个村打水井、架电线、修水池、引水管,解决了人畜生活饮水问题。为使村民生病有医所,防止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2004 年,关祥祖帮助万德村委会建盖农村合作医疗室,为医疗室门口做水泥硬化路面 80 平方米。

由于山区落后,房屋陈旧,有的成了危房。习主席说: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万德村三个村部分民房年久失修, 为改善村民住房条件,让村民住上安全房,2013 年,关祥祖为万姑莫村建盖公房 1 幢、民房 42 幢。2014 年,为姑姑村、卡莫村建盖别墅式住房 44 幢,每套 150 平方米,全部免费提供给农民居住,使村民从此告别了土泥瓦房,过上了旁人眼中的“城里人”生活。让老百姓感到党的温暖,社会主义 的优越。回报社会、造福人民,是关祥祖力行“雷锋精神”、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2017 年被评为“禄劝好人”、“昆明好人”、“最美昆明人”,2018 年“云南好人”、第五届“昆明道德模范”,2020 年被评为“中国好人”,同“云南省社会扶贫模范”。


复制链接 打印
友情链接: 精加工网 - 刊布分类网 -